改革开放的40年,是武汉对外经济蓬勃发展的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契机,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外向型带动战略,大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对外开放水平逐年提高,对外经济成就日益显着,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进出口贸易跨越发展,经济外向度逐年提高
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武汉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40年实现外贸进出口2683.7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88年最初的3.88亿美元发展到2017年的285.97亿美元,扩大72.7倍,年均增长16.0%,分别高于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速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速6.5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从198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14.96亿美元,扩大67.8倍,年均增长15.7%;出口从1988年的2.22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71.01亿美元,扩大76.0倍,年均增长16.2%。武汉外贸依存度(指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本地经济对国际市场辐射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由1988年的9.2%提高到2017年的14.4%。2017年,武汉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1.8%,是全省外贸增长拉动的“绝对主力”。这一成绩的取得,来自于武汉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国际通达能力持续增强。
从1978年到2017年,改革开放40年,受不同时期、不同政策的影响,武汉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1978—1987年:改革转型的九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焕发了新的活力,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改革之初,由于经济基础薄、底子差,一切问题都有待解决。外贸体制改革通过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完善外贸管理等措施,逐步增设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阶段的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正常企业化运作的外贸经营活动逐渐开始启动,武汉对外贸易额逐年小幅增加。
(二)1988—1993年:初步发展的五年
其间经历了推行外贸承包制(1987—1990年)和取消外贸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承包制(1991—1993年)两个发展阶段。1988—1993年武汉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虽然在10亿美元以下,但年均增速达15.3%。这一时期受大量技术设备进口影响,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0.5%,进口年均增长20.7%。
(三)1994—2001年:稳步调整的七年
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随着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武汉年外贸进出口规模升至20亿美元,但年均增长只有1.3%。其中,出口波动较大,年均下降2.0%;进口略增,年均增长5.7%。
(四)2002—2011年:高速发展的九年
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武汉对外贸易也乘着快车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贸易范围与规模都呈现出新特点。2003—2007年武汉外贸进出口年净增额在10亿美元以上(2003年、2004年两年增量保持在10亿美元左右,从2005年—2007年连续三年增量跃升至20亿美元左右),年均增长33.5%,比1988—2002年年均增速快12.3个百分点。而且,进口和出口均衡增长,进口年均增长33.2%,出口年均增长33.8%。武汉外贸依存度也从2003年的16.0%稳步提升到2007年的23.2%,武汉外向型经济特征越来越突出。
(五)2012—2017年:多元布局的五年
在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武汉对外贸易增长逐步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改善。截止2017年,武汉出口国别和地区数达205个,外贸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初级产品进口占进口总额比重上升,其中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2017年达到6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达59.5%。
二、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
改革开放40年,武汉实际利用外资745.11亿美元。1990年武汉实际利用外资仅为0.80亿美元,2017年则达到96.47亿美元,年均增长19.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从1990年的0.11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96.47亿美元,扩大876.0倍,年均增长28.5%。外资在汉从起步时期多投向短、平、快的项目,到目前不断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武汉已成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密集区和重要的对外开放高地。40年间,武汉利用外资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1984—1991年:试探起步阶段
八年间武汉市陆续批准的三资企业只有185个,协议外资额1.4亿美元,64%的项目在1000万美元以下,多数是劳动密集型项目。外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此阶段武汉市实际利用外资总规模不大,一直在5亿美元以下徘徊,但年均增速高达79.4%。
(二)1992—1995年:快速发展阶段
1992年,武汉市被国家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武汉市人民政府及时确立了“以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思路,采取“巩固港、澳、台、东南亚,开拓欧美日”的招商引资战略,以市场换资金,以市场引技术,使武汉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开放中心。1992年武汉实际利用外资仅为2.13亿美元,1995年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年均增长高达73.7%。
(三)1996—2001年:调整优化阶段
1997—1998年,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后,一大批欧美日发达国家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支柱产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密集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源源不断落户武汉。截止1988年末,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552个,协议外资额8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9亿美元,来汉投资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已发展到50多个。从2000年开始,世界500强在武汉的投资不断增加,2001年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多家在武汉投资。
(四)2002—2011年:平稳前行阶段
坚持“开放先导”战略不动摇,武汉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武汉市实际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发展,2006年武汉实际利用外资额突破20亿美元,标志着武汉利用外资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则达到37.6亿美元,这一阶段武汉利用外资总体规模和水平跃居中西部前列。
(五)2012—2017年:跨越发展阶段
2011年后武汉进一步整合招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全域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武汉招商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6年,武汉利用外资规模、增幅分别为85.23亿美元和16.1%,均位列副省级城市前三。2017年,武汉“一号工程”的实施吹响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的冲锋号,武汉外商投资迅猛增长,截止2017年年底,武汉市实际利用外资已达96.4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随着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数量过半,武汉对外开放及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武汉利用外资在总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凭借武汉区位、人才优势,加之“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的建设,外资企业巨头纷纷在汉安家落户或投资兴业。截止2017年末,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200多亿元,同比增长41%;亿元以上签约项目数789个,签约总投资突破2.5万亿元;来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256家,其中全年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33个,是上年的1.7倍;新引进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35个,是全年目标的5倍;新引进13家世界500强企业,比上年多3家。随着跨国公司高端投资的不断增加,武汉“外资总部经济”的特征正在逐步凸显。
与此同时,武汉利用外资结构也在逐步升级。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投向相比,虽然第二产业仍是利用外资的重点,但第二产业利用外资的结构在不断优化,以光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食品及饲料加工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同时第三产业尤其是以商务、信息、科技、金融、物流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外资竞相集聚、进驻的热点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