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479号 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9-22 16:03 文章来源: 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一、持续加强燃气管网设施保护
一是完善规范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市燃气管道设施的保护和及其相关管理活动。2019年6月,市365app最新版安卓下载_365体育投注官网_36562833执法委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公布《武汉市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通告,2020年5月,市365app最新版安卓下载_365体育投注官网_36562833执法委制定了武汉市地方标准《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保护规程》,进一步明确了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和安全控制范围,严格规范安全保护范围内的第三方施工行为。
二是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燃气管道设施保护协议制度。在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时,督促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燃气管道企业共同签订燃气管道设施保护协议,制定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和燃气保供方案。燃气管道企业在施工前提供准确的燃气管位图,并在施工期间指派专业人员现场监护。
三是强化隐患整治和执法力度。积极开展隐患整治,全面清理违规占压燃气管道的问题,全年清理涂家岭菜市场、小东门民主一路新华造纸厂等违规占压燃气管道问题52处,有效降低我市燃气管道设施运行安全风险;同时,不断加大破坏燃气设施等违法行为处罚力度,2021年,对破坏燃气管道安全违法行为执法84件,其中立案查处各类危及或损坏燃气管网的行为20起,2022年,对破坏燃气管道安全违法行为执法108件,其中立案查处各类危及或损坏燃气管网的行为19起。
四是督促燃气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各燃气企业按照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运行、维护、抢修操作规程,定期对燃气管道土体、标志、外防腐层、示踪线、阀门井等内容开展巡检。2021年,市燃气中心印发《全市在建市政工程施工区域内燃气管线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方案》,要求施工区域内有燃气管道的市政工程参建各方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全市各燃气企业自检发现各类安全隐患2482处,全部完成整改。
五是强化科技赋能。建设市级燃气信息平台,实现行政检查、安全执法、隐患整改信息化闭环管理;规范瓶装液化气全流程监管,实现气瓶流转可追溯、送气人员可查询、供气服务可评价。
指导试点企业建立设施数字地图,建设燃气场站电子门禁、一键通话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二、严格落实管线调查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在建道路工程和管网工程施工区域燃气地下管线安全保护工作,市城建部门督促新(改、扩)建道路工程及管线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严格落实管线调查制度。
一是要求建设单位在城市道路或管线工程实施前,全面开展地下管线详查,对仍有未探明管位情况的,开展地下管线专项探测,并要求权属单位全力配合现场探测,如实提供管线资料。
二是要求建设单位应向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并同步向实施的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相关资料。
三是要求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进行认真核实,既有管线设施信息不明和存在危险源时,要组织管线专项探测。同时,对一线安全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管线安全交底,做好交底记录。
四是建立燃气设施共享共治格局,做好庭院燃气管道设施保护。市房管部门充分发挥社区和物业公司管理优势,指导督促物业企业摸清管网底数,在实施燃气管道改造施工过程中,为施工单位提供施工便利,提供暗埋管线的走向,指定专人配合勘察现场和施工,做好施工区域安全警戒防范措施。
三、治理消除地下排污管沼气隐患
一是定期开展气体排查。市水务部门督促各排水公司成立气体排查小组,定期对权属及代管污水管网设施开展危险气体排查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实现每季度气体排查全覆盖,同时,对重点地区每隔一天开展专项气体排查,针对检测中发现气体异常或超标的检查井,机械通风30分钟以上,有效控制管涵内部甲烷等气体浓度。
二是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市水务部门每年下发关于开展“清管渠,畅排水,减污染”专项行动文件,要求各区、各单位加强雨污水管疏捞维护,突出重点,加大频次,消减管网内淤积存量,保障管网畅通;进行管道清淤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管理规定,加大安全检查。各排水公司每季度组织开展管网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井下作业培训和救护演练;推广更换带孔“六防”井盖,及时排出井内甲烷等危险气体,解决管道内危险气体易聚积的问题。市房管部门指导督促物业企业依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定期组织对小区下水道、化粪池等进行疏通、疏捞,保持管道通畅,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